“小康之約”系列網絡作品徵集活動
導讀: 為推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兩場硬仗,凝聚網絡正能量,根據省委網信辦相關工作安排,結合臨沂實際,由臨沂市委網信辦主辦、琅琊新聞網承辦的“小康之約”系列網絡作品徵集活動正式啓動。
紅色基因代代傳承,沂蒙精神彌久日新
新時代 新沂蒙——沂蒙兒女用沂蒙精神創造美麗新時代
初心不忘為人民 沂蒙精神代代傳
攜夢而來,初心不改
我心中的沂蒙精神
傳承弘揚沂蒙精神書寫中國夢沂蒙篇章
沂蒙精神:靈魂的洗禮 永恆的動力
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櫛風沐雨建小康,昂揚之姿譜華章
沂蒙人不單靠吃米,而為了更好的“米” ——小康之約,我心中的沂蒙精神
美麗鄉村我的家
七十多年前,來自最高領導人的批示,讓大山腳下的厲家寨名揚全國,成為那個時代農業戰線上的先鋒楷模。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一座城市,宜居、宜業無疑是吸引力所在,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全部寄託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中。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生活在向前。伴隨經濟的水漲船高,決戰決勝脱貧攻堅,鄉村舊貌早煥新顏。
目前,一些新建或改建的旅遊項目也正在逐漸改善提升着臨沂鄉村旅遊基礎條件,以更好的體驗讓人們感受沂蒙鄉村好風光。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沂蒙地區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充分發揮區域生態建設的引領作用,帶領千千萬萬的沂蒙人民在脱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步步躍進。
美麗鄉村建設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是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事,是為人民羣眾謀福祉的大事。
近年來,隨着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面貌又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巍峨的山,靈秀的水,祖祖輩輩勤勞勇敢的鄉親,讓這個北方城有不一樣的生機。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抓手,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堅實根基。
清澈甘甜的老井,枝繁葉茂的榆樹,飽經滄桑的老屋,童年的快樂時光,定格在腦海裏,鐫刻在記憶裏。
我的家鄉——臨沂,變了。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臨沂商城容納了30多萬從業者,全國各地的村民都跑到這裏安居興業,努力實現自己的“小康夢”,嶽永坤和父親的經歷就是很多在沂蒙山區走出來的農民致富的真實寫照。
堅持黨建引領,“美在農家”成為連接黨心民心的好幫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文旅產業實現脱貧目標成了山區人民共同的奮鬥方向。
近年來,城鄉統籌發展讓臨沂市蘭山區同時收穫了民富區強的經濟增長、綠滿城鄉的生態圖景和文明和諧的民生畫卷。
如今的美麗鄉村綠水清波,鳥語花香,一派農家好風光,不僅是形象美,更是氣質美加心靈美,秀外慧中,蒸蒸日上,奔向小康。
美麗鄉村不僅在於地方,在於人文,而更在於你我心中。
我是劇中人,情滿沂蒙山!
新時代的臨沂正站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以跨越時空的沂蒙精神引領激情奮進的強大力量,在沃野平疇與田園詩話間,譜寫着一篇篇山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史詩。
沂蒙人民無私奉獻的寬闊胸襟是沂蒙精神的偉大特質。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宏觀上的洶湧澎湃,也有微觀上的涓涓細流,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要實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脱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必須做好農村社會保障增量文章,促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內涵的不斷豐富;就必須做好農村改革增量文章,破除農村體制機制限制,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鋪平道路;就必須做好農業技術進步增量文章,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和產業化合作。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魂”。